晚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挤出及其对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晚期油气成藏的影响
详细信息   
摘要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走滑‐冲断变形系统的运动学和年代学分析以及华北地区新构造变形特征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3阶段向东构造挤出的运动学模式,论述了每一个挤出阶段构造形变图像和块体运动方式,讨论了构造挤出对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油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构造挤出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的12~5 Ma期间,最显著的构造形变特征是鲜水河断裂带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红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和川滇地块向东挤出。这期构造挤出使整个华南地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在南海北部大陆架产生右旋拉伸剪切应力场,引起珠江口盆地近东西向伸展断裂系统的复活。第二阶段构造挤出发生在上新世‐早更新世的青藏运动时期(约4~0.8 Ma),最显著的构造变形特征包括昆仑—秦岭断裂系和海原断裂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华北地区次级地块的逆时针旋转、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堑系的引张变形、大渤海湾盆地内部北北东向断裂右旋剪切活动和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等。这期构造挤出使华南地块发生顺时针旋转。第三阶段挤出作用发生在中晚更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带发生顺时针涡轮状旋转;岷山-龙门山构造带以走滑运动为主,地壳缩短作用较弱;华南地块向东挤出作用减弱。新生代这3期构造挤出作用对中国东部沿海大陆架断陷盆地发展和油气晚期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晨光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