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初步研究——贵阳黔灵山的启示
详细信息   
摘要
贵州的岩溶石漠化地区生境如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情况已相当严重,预计每年仍有数万亩土地产生石化现象。但黔灵山林茂蔽日、群峰叠翠,计有林木千余,且多生长在石牙上、岩缝中、断壁上和岩坑槽中,很具特色。黔灵山生态特征的启示:光秃岩石上可生长多种植物,包括高大乔木,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无土栽培”;已石漠化区土壤恢复困难,但植被可恢复,首先有适合其生长的气候条件。如该区年均气温14℃,年降水量1 360mm等;裸露岩石沟槽纵横交错,凹、沟、洼等负岩态在雨季可短期承水,提供了天然“无土载培”的条件;方解石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是活性矿物且易溶解,负岩态中的水富氧及重碳酸根,故为高大乔木在石缝中求生提供了条件。石漠化生境治理建议:利用高科技手段如遥感卫星信息,可建立全省石漠化监测系统,对其动态、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广经济生态治理,选择有经济、观赏价值、能自播易长的优良物种进行推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优惠政策,租赁石山给农户或集体经营,达到植树、封山、育林和生境恢复的目的。(李庆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