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幔源超镁铁质杂岩体中,杂岩体分为含矿与非含矿两种岩石类型。含矿岩石,特别是具有稠密浸染状矿化的含矿岩石均含有斜方辉石,其数量最高可占辉石总量的80%~90%;岩石中矿物的蚀变强度一般与矿化强度成正比。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矿岩体的Na、K、Al、Ca、Fe等组分明显地高于平均地幔岩组成,说明可能有壳源组分的加入。Ni与Cu、Co三元素之间,无论在含矿岩石或非含矿岩石中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r、Ba、V、Ti之间则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各类岩石稀土配分模式总体具有相似性,但非含矿岩石分异程度明显高于含矿岩石。因此,同一岩体的含矿与非含矿岩石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特点一方面说明它们具有同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含矿杂岩体在侵入前的中间岩浆房阶段首先经历了岩浆的重力分异作用。然后,密度不同、基性程度不同的岩浆与矿浆在适当的条件下相继脉动式侵位,形成复合含矿杂岩体。(李秀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