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湾海水中不同粒级铀同位素的深度分布
详细信息   
摘要
于2003年3月在厦门湾一个时间系列研究站(24°25.88′N,118°04.72′E)采集了高潮时不同深度的海水,用聚碳酸酯膜分离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SPM),用α能谱法测定各粒级悬浮颗粒物的铀同位素,研究了海水中238U和234U的体积比活度(AV)、质量比活度(Am)、活度比值[AR(234U/238U)]及238U、234U条件分配系数的粒级与深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以下海洋学信息:(1)各粒级悬浮颗粒物中238U、234U的体积比活度和质量比活度的深度分布均表明,这两核素的深度分布趋势一致,反映出它们地球化学行为的一致性;(2)在所研究的不同水深处,在0.2~0.4、0.4~2.0、2.0~10.0、>10.0 μm等4个粒级的SPM中,238U体积比活度AV(238U)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4±0.00)~(0.15±0.01)、(0.04±0.00)~(0.13±0.01)、(0.29±0.02)~(0.43±0.02)、(1.06±0.06)~(4.11±0.24) Bq/m3AV(234U)的相应值分别为(0.08±0.00)~(0.08±0.00)、(0.05±0.00)~(0.13±0.01)、(0.27±0.01)~(0.37±0.02)、(0.84±0.05)~(3.95±0.24) Bq/m3;(3)在所研究的4个水深处的0.2~0.4、0.4~2.0、2.0~10.0、>10.0 μm等4个粒级的SPM中,238U质量比活度Am(238U)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00±0.000)~(0.319±0.021)、(0.022±0.000)~(0.167±0.013)、(0.049±0.003)~(0.113±0.005)、(0.024±0.002)~(0.081±0.005) Bq/g,而Am(234U)的相应值分别为(0.114±0.014)~(0.364±0.045)、(0.027±0.005)~(0.168±0.013)、(0.052±0.003)~(0.098±0.008)、(0.029±0.002)~(0.064±0.005 ) Bq/g;(4)与238U、234U体积比活度的粒级变化顺序[也就是AV(>10.0 μm)》 AV(2.0~10.0 μm)>AV(0.4~2.0 μm)=AV(0.2~0.4 μm)]相反,这两核素质量比活度的粒级变化顺序为Am(0.2~0.4 μm)≥Am(0.4~2.0 μm)>Am(2.0~10.0 μm)>Am(>10.0 μm)≈Am(>0.2 μm);(5)溶解态铀控制着总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而颗粒态铀的地球化学行为则受控于大粒级颗粒物;(6)表层各粒级颗粒态AR(234U/238U)值均<1.0,而溶解态铀和总铀的AR(234U/238U)值均介于1.10~1.17之间;(7)不同粒级238U的条件分配系数(Kd)介于802~11 406 dm3/kg之间,Kd值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意味着铀更有效地与小颗粒物相结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