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的氢‐氧同位素示踪:夹皮沟金矿带例析
详细信息   
摘要
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和成矿阶段划分基础上,系统采集了距夹皮沟断裂带100~3 622 m的6个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20件矿石样品,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试。距夹皮沟断裂带由近及远,各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北沟(100~172 m,δD=-97‰~-90‰,δ18Ow=-3.26‰~5.49‰)、二道沟(820~830 m,δD=-95‰~-94‰,δ18O w=-4.58‰~-0.50‰)、三道岔(1 385~1 412 m,δD=-97‰~-91‰,δ18Ow=-3.58‰~-1.39‰)、四道岔(2 776~2 802 m,δD=-99‰~-80‰,δ18Ow=0.75‰~4.69‰)、八家子(3 400 m,δD=-102‰,δ18Ow=0.22‰)、夹皮沟该区(3 595~3 622 m,δD=-108‰~-92‰,δ18Ow=2.91‰~5.39‰)。成矿早、主、晚阶段δD、δ18Ow和W/R值分别为-97‰~-80‰、3.99‰~5.49‰和约0.1;-108‰~-90‰、-3.26‰~4.71‰和0.1~0.5;-97‰~-91‰、-4.58‰~-2.68‰和0.01~0.1。反映金矿早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体,混入有少量岩浆水,W/R值较小;主阶段成矿流体为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W/R值显著增大,氢、氧同位素和W/R值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一特征(成矿流体隧道式流动):前者与距夹皮沟断裂带的距离正相关、后两者负相关,而它们与各金矿床已探明资源量的相关性相反,可能表征了成矿系统有效流体压力对W/R值和金沉淀成矿的控制作用;晚阶段大气降水大量加入,成矿流体弥散式的流动机制引起大面积同位素均一化,W/R值最小。据此推断,氧同位素低值区与氢同位素和W/R高值区(尤其是它们的显著变化区)的套合部位是金大规模沉淀聚集的最有利地段暨找矿勘查的重要选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