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塘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详细信息   
摘要
沿澜沧江结合带发育一条长达1 000余千米的印支期澜沧花岗岩带,吉塘岩体位于该带北段,产出在吉塘以西约3 km,轴向NNW,侵位于古元古代吉塘群变质岩系中,长70 km,宽2~10 km、出露面积341 km2。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220 Ma。该文对吉塘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塘岩体为过铝质钙碱性S型花岗岩,吉塘岩体在岩石化学组成上,SiO2含量63%~71%,平均66.5%,Na2O含量2.8%~4.2%,K2O含量1.7%~3.4%,铝饱和指数A/CNK=1.09~1.48,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1.5%~5.6%,微量元素组成类似于片麻岩质的中地壳。(87Sr/86Sr)i值为0.728 0~0.739 5,εNd(i)为-14.1~-16.2,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成因上与俯冲作用无关,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在2.0 Ga左右,与昌都陆块变质基底古元古代吉塘群的原始形成年代相当,岩体Sr、Nd同位素组成也与变质基底吉塘群片麻岩一致,综合分析认为,岩浆源岩为变质杂砂岩成分的古元古代吉塘群片麻岩,其原岩建造主要是火山弧成因的英安岩或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微量元素组成指示为黑云母脱水熔融。分析认为岩浆形成于地壳加厚增温环境下的地壳深熔作用,构造上与板块碰撞后的环境相联系。支持澜沧江构造带为冈瓦纳与扬子大陆边缘多岛弧系统的边界即古特提斯主洋盆的观点。澜沧江洋的闭合时间早于澜沧花岗岩带的形成年龄220 Ma,根据构造带上相关研究成果,倾向于认同碰撞时间在280 Ma左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