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太平沟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详细信息   
摘要
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处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和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叠合部位。该矿床形成于131.5~127.5 Ma,是大陆内部构造-岩浆活化的产物,成矿系统发育于早白垩世初期华北及中国东部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背景下。太平沟钼矿的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铜矿‐黄铁矿、石英‐黄铁矿‐辉钼矿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特征。石英中发育水溶液型、含/富CO2型和含子矿物型流体包裹体,子矿物包括石盐、黄铜矿等,但晚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成矿早、中、晚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320~390、240~320和140~200 ℃,盐度变化为从>66.8、2.4 wt%~33.8 wt% NaCl eqv.到<10 wt%NaCl eqv.。流体系统由早阶段的高温、高盐度、富CO2的岩浆热液,经流体沸腾、CO2逸失、温度降低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演化为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