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特征
详细信息   
摘要
收集了新生代(含少量晚中生代)301件幔源玄武岩的Pb同位素数据,编制了系统的Pb同位素变化趋势(等值线)图件,现仅提供“中国大陆新生代上地幔的206Pb/204Pb比值变化趋势图”。图件显示,Pb同位素在南北方向的差异比较显著,南北的界线大体从合肥—郑州—银川—汗腾格里峰,结合Nd同位素的资料,以206Pb/204Pb比值为18~18.5作为分界,以北小于18~18.5;以南大于该值。此外初步辨认出该时期存在3种类型的地幔:造山带地幔、裂谷型地幔及“非典型地幔”。与依据不同时代、各种类型的样品铅同位素的比值,统一编制的“中国大陆岩石圈206Pb/204Pb比值变化趋势图”进行比较,显示出在东北的西北部的206Pb/204Pb比值、南北向东经104°附近的高206Pb/204Pb比值区是否存在、渤海周边Pb异常区的强度以及华南DUPAL异常区问题等方面都有区别,表明晚中生代—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进入了一个新的软流圈地幔对流体系,近代地幔并没有完全继承老地幔的全部特征而是被注入了新的软流圈物质。此外,两张趋势图都显示了南北分块的特征,而东西向的系统变化,仅在近代Pb比值趋势图中华南块体的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暗示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