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金‐稀土矿床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
详细信息   
摘要
武定迤纳厂铁‐铜‐金‐稀土矿位于我国云南省中部,在大地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西缘,康滇地轴云南段。其铁‐稀土矿体主要以似层状、浸染状产出,铜金矿体以脉状、块状产于角砾岩内部和铁‐稀土矿体内。根据围岩蚀变、矿物组合和矿化特征的差异,将其矿化作用划分为矿化前期、主矿化期和矿化后期三个成矿期,其中主成矿期又分为铁氧化物‐稀土矿化阶段和硫化物-金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成分特征、同位素特征等研究表明,矿化前期为富含碱质和挥发分的高氧化性岩浆,具有高温(500~600 ℃)高压(150~200 MPa)的特点并发生了流体不混熔,从而分离出高温高钠的岩浆热液,与围岩发生钠化反应后富铁;主矿化期铁氧化物‐稀土矿化阶段流体为中高温(170~550 ℃)中高压(75~155 MPa),与围岩碳酸岩发生降压交代反应,导致铁质和稀土沉淀,并使碳酸岩脱水而演化为变质热液。主矿化期硫化物-金矿化阶段流体由岩浆热液变为变质热液,并与大气降水发生混合作用(均一温度120~360 ℃,压力31~112 MPa),导致pH、Eh、fO2fS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流体中的铜、金不再以络合物的形式稳定与流体中,从而发生沉淀。至矿化后期,主要流体转化为单一低温(95~270 ℃)、低盐度(1.0%~17.9%NaCleqv)的低温大气降水,矿化结束。武定迤纳厂铁‐铜‐金‐稀土矿在具有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的成矿环境、矿体特征、矿物组合、蚀变特征以及包裹体特征和流体演化成矿过程,属于滇中地区代表性IOCG矿床,具有重要的成矿理论和区域找矿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