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海台西南盆地自生管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示踪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莓状黄铁矿,直径为40 μm左右;中间致密层为具外壳结构的草莓状黄铁矿,经后期压实作用后呈五角十二面体紧密堆积;外层是疏松的混有部分杂质的黄铁矿。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测显示,草莓状黄铁矿中存在面缺陷,在平行于黄铁矿的(001)面存在白铁矿层。草莓状黄铁矿中的黄铁矿与白铁矿是同质异构体,而且,白铁矿的(101)平行于黄铁矿的(001),白铁矿的[010]方向平行于黄铁矿的[100],这是黄铁矿与白铁矿之间最易相互生长的面。草莓状黄铁矿微晶的形态各异,包括有序规则排列的球粒、部分有序排列的五角十二面体、无序排列的球粒、截角立方体、不规则体及亚微晶颗粒等,说明草莓状黄铁矿是在微生物参与下,在由强还原到局部弱氧化的环境中形成的。这种微环境的变化正好是下部上溢的甲烷在管状通道内与硫酸盐发生反应的结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