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嵩县鱼池岭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钼矿床产于合峪复式花岗岩基内部,含矿岩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于侵入体中,含矿斑岩全岩矿化。矿石构造主要为网脉浸染状,网脉矿物组合有石英±钾长石±绿帘石、石英‐萤石±方解石、萤石以及大量的石英-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等。根据网脉矿物组合和穿切关系,将矿化过程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其特征性围岩蚀变分别是高温硅化、钾长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硫化物化,以及低温碳酸盐化、萤石化。脉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包括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2包裹体(PC型)、H2O‐CO2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早期无矿石英脉中捕获了H2O‐CO2‐NaCl体系的初始成矿流体,其温度集中于280~420 ℃、盐度为30.1~54.1 wt% NaCl.eqv,压力最大值为194 MPa(约6.8 km深)。成矿流体上升至5.6 km左右、温度降低至400 ℃即发生沸腾,CO2大量逸失,黄铁矿及少量辉钼矿沉淀,形成石英‐黄铁矿‐辉钼矿脉;在280~380 ℃、~137 MPa、约4.8 km深处流体强烈沸腾,辉钼矿大量沉淀。在200~340 ℃、约0.8~4.3 km深时,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多种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晚期流体为H2O‐NaCl体系,脉石英中仅见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200 ℃。上述结果表明,由酸性岩浆分异出高温、高盐度、富CO2流体,CO2可大量存在于浆控高温热液体系。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包括鱼池岭含矿斑岩在内的合峪花岗岩基形成于加厚造山带地壳的快速隆升过程;考虑到成矿年龄为144 Ma,确定144 Ma以来的最大剥蚀厚度不超过7 km,平均剥蚀速率不超过0.05 mm/a。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