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千米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序次
详细信息   
摘要
在不同时期,由于埋藏深度不同,成岩环境的氧化还原性不同,形成的胶结物的特征也不同。有些情况下,胶结物期次之间是连续的,即呈“整合接触”。而有些情况下,两个期次之间是不连续的,曾发生过溶蚀,形成“不整合接触”。而有些情况下,两个期次之间是不连续的,曾发生过溶蚀,形成“不整合接触”。有些孔隙和裂缝形成早,其内胶结物的期次齐全,而有些孔隙和裂缝形成晚,就会缺失一些期次。因此,胶结物可以像地层一样进行划分和对比。据此可以分析成岩环境的变化,判断孔隙和裂缝形成的时期等。由于成岩环境的变化常与构造运动有关,因此胶结物地层学的研究可以间接地分析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黄骅坳陷千米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裂缝和孔隙中,充填了5期胶结物,每期胶结物阴极发光的特征不同,其中第二期与第三期胶结物之间存在溶蚀不整合。根据胶结物的特征,可划分出5期裂缝,形成于三叠纪、中‐晚白垩世、古近纪末、新近纪末等。(怡然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