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动力学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摘要
化学动力学模型在黄骅坳陷的应用表明,研究区的丛粒藻、菌解有机质及可溶有机质中的非烃、沥青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油门限的埋深条件下开始大量生烃。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烃源岩的分布、厚度、埋藏史及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残烃特征所进行的定量评价表明,孔店南区孔二段生成和排出的未熟低熟油量分别为34.5×108和31.9×108 t,歧口西区沙一下分别为13.4×108和9.4×108 t,两层位所提供的油资源量(包括成熟油)分别为7.1×108和2.8×108 t。这意味着,孔店南区孔二段应该能导致小而肥的未熟—低熟油聚集,而与区内沙一下有关的地区和层位的勘探潜力也值得重视。这同时也表明,从化学动力学理论出发,进行未熟低熟油生成、排出量及资源量的评价,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