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
详细信息   
摘要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现象。密山县知一镇敦密断裂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其中黑云母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161±3) Ma,是郯庐断裂带被利用发生第二期左旋走滑运动并向北扩展到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产物。四平市叶赫乡佳伊断裂带中负花状断裂形成于早白垩世早中期,是郯庐断裂北段在早白垩世遭受左旋走滑‐拉张作用的典型代表。四平市石岭镇佳伊断裂大型走滑‐逆冲断褶带、桦甸县敦密断裂“逆地堑”、沈阳—哈尔滨逆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嫩江运动—晚白垩世末期,这一时期脆性右旋走滑‐逆冲事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导致整个郯庐断裂北段遭受到强烈改造。佳伊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中古近纪盆地在横剖面上呈不对称地堑,并且不对称地堑沿断裂带走向发生断、超方向左右变位,是郯庐断裂带北段在古近纪时受右旋走滑、伸展双重机制控制的产物。根据郯庐断裂带北段中‐新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变形特征,建立了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序列。即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分为左旋韧性剪切(J2末期)、左旋张扭(K1早中期)、右旋压扭(K2晚期—末期)、右旋走滑断陷(E)和构造反转(E3末期)五个阶段。其演化历史主要受控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