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杂岩中太古宙末期菅等钾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
详细信息   
摘要
赞皇杂岩中的菅等花岗岩体位于临城县西北,主要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偶见暗色包体。菅等花岗岩SHRI MP锆石U‐Pb年龄为(2 490±13) Ma。岩石具有高硅(SiO2 74.3%~75.4%)、高钾(K2O 5.76%~9.37%)、富碱(ALK 6.16%~9.51%)、贫钙(CaO 0.14%~0.81%)、低镁、铁(MgO 0.02%~0.49%,TFeO 0.26%~1.05%)和钛(TiO2 0.04%~0.15%)的特征,A/CNK=0.971.07,为弱过铝质的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较低(ΣREE=(12.07~160.38)×10-6),轻稀土相对富集,Eu异常变化较大(Eu/Eu*=0.46~1.97)。岩石富Rb、Ba和Th等元素,贫Sr、Zr、Nb、Y、Yb等元素,具有较高Rb/Sr和Rb/Ba值以及较低的Y/Nb值。菅等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t)值(2.85~3.66),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集中于2.55~2.64 Ga。石英闪长岩包体SHRI MP锆石U‐Pb年龄为(2 506±13)Ma,高铝(Al2O3 17.16%)、富钙(CaO 4.34%)、高钠(Na2O 4.47%)、富铁(TFeO 5.26%),高Rb、高Sr、高Zr,稀土总量较高(ΣREE=212.82×10-6),有弱的负Eu异常(Eu/Eu*=0.83),具TTG岩类的特征;该包体岩石具有正的εNdt)值(3.05),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2.63 Ga。这些特征显示菅等花岗岩具有同碰撞和后碰撞的S型花岗岩的特征,为新生地壳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下部分熔融所形成,石英闪长质包体为源区残留的岩石。这期钾质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末期岩浆事件的结束以及稳定陆壳的形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