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行山燕山期中酸性岩体中暗色包体的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O同位素证据
详细信息   
摘要
报道太行山燕山期中酸性岩体中暗色包体的锆石HfO同位素,并结合包体的岩石学、全岩化学和Nd‐Sr同位素的研究,试图揭示暗色包体的成因。暗色包体细粒并具岩浆结构,有的被强烈拉长,但没有固态变形。这些特征表明包体和寄主岩石曾是共存的、但成分截然不同的岩浆。暗色包体含丰富的含水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辉石普遍具有角闪石反应边,斜长石斑晶具有复杂的成分和结构不平衡。对比暗色包体和相邻寄主岩石发现,包体化学成分与相邻寄主岩石密切相关,但其εNd值通常比相邻寄主岩石高,虽然两者Sr同位素成分类似。暗色包体中锆石Hf同位素变化很大,指示其两种岩浆混合的特点。锆石O同位素变化也较大,与壳幔岩浆混合的模式一致。包体成因可能是这样的:经历了橄榄石和辉石分离结晶之后的玄武质岩浆首先在地壳深部与壳源花岗质熔体发生混合形成混浆,再强力注入到上覆酸性岩浆房,并分散成小岩浆团(即形成暗色包体的岩浆)。包体岩浆随后与酸性岩浆在接触边界发生斜长石等晶体的双向交换,以及流体和Na、P、Y、Nb和Pb等元素向包体内的化学扩散。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