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根据对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文化间断、埋藏古树和历史资料探讨了该区全新世异常洪水频率的变化,共划出4个洪水频发期:第Ⅰ洪水期(8 000aBP~5 500aBP),共发生特大洪水9次;第Ⅱ洪水期(4 700aBP~3 500aBP),至少发生特大洪水9次;第Ⅲ洪水期(2 000aBP~700aBP),共发生特大洪水91次;第Ⅳ洪水期(500aBP~100aBP),共发生洪水52次。前3个洪水期均与高温,高海面期强盛的夏季风活动有关,其中第Ⅲ洪水期还与江汉平原地区围垸、筑堤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有关,第Ⅳ洪水期与强盛的冬季风活动和环太平洋地震带释放大量地热能触发的太平洋表层海温异常事件有关。该区古文化遗址数量几次明显波动反映了古环境的变化。通过文化发展指数Dt随时间的变化并与中国东部同期气温变化做对比,可以发现该区8 000aBP~2 000aBP之间共有5次文化发展低潮,其时代与几次文化间断期相当,且每一文化低潮往往出现在气温的冷暖转换期,而文化发展高潮则对应于温暖期。(长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