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
详细信息   
摘要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燕山期中酸性一酸性小侵入岩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密切相关。在这些小侵入岩体中,特别是在老庙基、小铜官山和金口岭岩体中,产有二长质到闪长质的同源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黑云母片岩残余包体。从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锶、钕同位素以及岩石学和矿物学资料来看,深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是由底侵的碱性玄武岩浆与下地壳硅镁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而浅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是由来自深位岩浆房的演化岩浆与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二长质同源包体与黑云母片岩残余包体过渡,有时闪长质同源包体与寄主岩过渡,相互之间的界线模糊不清。角闪石堆积岩包体中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共存表明,在堆积岩结晶时已有相当数量的铁、铜和硫溶解在演化的岩浆中。可以富集足够的成矿物质以形成铜官山矿区的矽卡岩型铜铁硫化物矿床。在寄主岩及其岩石包体中同时产有熔融包裹体、熔融—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并能见到不混溶包裹体。这些事实表明,矿区的岩浆—热液过程可以分为:(1)岩浆结晶;(2)岩浆流体出溶和出溶流体演化(大致对应于矽卡岩化);(3)成矿热液活动(对应于铜金矿化)三个阶段。(云海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