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内造山作用和陆内造山
详细信息   
摘要
中国大陆造山带按属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和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第 一类造山带为洋盆与过渡性洋壳盆地与造山带的转换,盆地走向与造山带走向 基本相同,例如北秦岭、北祁连造山带;第二阶段第二类造山带,板块(地台 或地块)内海相盆地与造山带的转换,盆地走向与造山带走向不同或相互垂直 ,例如南秦岭、西秦岭、松潘造山带;第三阶段第三类造山带,陆相沉积盆地 与造山带的转换,是不同构造层次岩片抽拉逆冲、推覆、滑脱在不同时期盆 地沉积之上形成的造山带,例如桐柏-大别山、摩天岭、中祁连、秦岭轴、西 昆仑、西天山、阴山-大青山、高喜马拉雅等造山带。中国盆地转换第三阶段 的陆内造山带有以下情况:陆相沉积盆地形成以后转变为造山带,残留海相沉积 盆地在陆相沉积盆地阶段转变为造山带;海相沉积盆地连续过渡到陆相沉积盆 地,然后再转变为造山带。中国陆内造山带基本上都是盆山转换第三阶段在 陆相盆地沉积以后形成的造山带,是抽拉构造体制的产物。(姜浩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