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种间与空间差异及其对珊瑚礁白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摘要
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Zooxanthellae)的密度和色素变化是珊瑚礁白化的最主要特征。通过对海南三亚鹿回头、小东海和广东省大亚湾海区共12科21属39种石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分析,得出:(1)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平均密度变化于0.67×106 ~8.48×106 cells/cm2之间,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性,其中枝状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相对较低(0.67×106~2.47×106 cells/cm2),而块状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相对较高(1.00×106~8.48×106 cells/cm2);(2)水深4m以内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普遍比水深7 m左右接近海底的珊瑚的高;(3)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22°N)与三亚(~18°N)相比,海温相同的环境下,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密度的纬度差异不明显;(4)局部白化的同一珊瑚个体,未白化部分的虫黄藻密度>半白化部分>完全白化部分。进一步分析认为:(1)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虫黄藻密度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枝状珊瑚易于白化的主要原因,如低密度共生虫黄藻导致枝状的鹿角、杯形珊瑚等易于白化死亡;(2)珊瑚共生体虫黄藻密度受人为因素制约,如沉积物增加、潜水活动造成海水浑浊、海产品养殖活动引起的硝酸盐、硝酸盐增加等都可能导致共生虫黄藻密度降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