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演化
详细信息   
摘要
青藏高原是我国岩浆岩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出露着从元古宇到新生代各个地质时期多种类型的火山岩与侵入岩,面积达30万km2左右,占全区面积的10%以上。这些岩浆岩在青藏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既是探测深部的“探针”和“窗口”,又是构造演化的记录,并形成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该文拟通过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来研究青藏高原演化的一些科学问题。(1)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限: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限是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问题,也是国际上争论的一个热点,到目前为止,分歧仍然很大,从主张早于70到34 Ma都有。该文根据来自我国西藏南部延伸1 500 km以上的主碰撞带的综合证据提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开始的时间为70/65 Ma,完成的时间在40 Ma左右,这个时期称为同碰撞期,40 Ma之后转入后碰撞期;(2)同碰撞阶段的壳‐幔交换—底侵与岩浆混合作用:南冈底斯带同碰撞花岗岩中有着丰富的岩浆底侵作用与岩浆混合作用证据。这两种作用,通过岩浆作用实现壳‐幔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重要的大陆地壳生长方式;(3)青藏巨厚地壳的成因:双倍于正常厚度的巨厚地壳,是青藏高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世界瞩目。通过对同碰撞与后碰撞火成岩的研究提出“两类地壳、两种机制”的认识,即新生地壳与再生地壳;构造挤压增厚机制与地幔物质注入增厚机制;(4)青藏岩石圈的组成、结构与演化:高原岩石圈地幔存在三种地球化学端元,存在三种岩石圈结构类型,已在青藏高原多处发现地幔与下地壳岩石的地表露头及火成岩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体;(5)青藏高原深部物质的可能流动:青藏高原新生代碰撞—后碰撞火成活动有规律的时空迁移,以及深部地球物理探测,都暗示碰撞引起壳幔深部物质的横向流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