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腾冲地区新生代花岗岩划分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钠长花岗岩。最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40Ar/39Ar年龄为66~58 Ma,大规模侵位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集中在54~52和43~41 Ma。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ASI(铝饱和指数)接近于1,属偏铝到过铝之间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白云母(钠长)花岗岩ASI变化于1.02~2.63,属过铝到强过铝花岗岩;K2O/Na2O>1,且K2O/Na2O比值和SiO2含量依次增加;微量元素含量前者具相对高Sr、Ba而低Rb,后者具明显的高Rb和异常的低Sr、Ba,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以异常高Y为特征,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以异常高Rb为标志;稀土元素前者REE配分型式具有右倾的LREE富集型,负Eu异常明显,后者具有“燕式”REE配分型式,暗示不同类型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岩浆源岩或熔融机制。研究表明:(1)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于66~59 Ma发生对接并强烈碰撞,导致地壳大幅度加厚和地壳深融;(2)经过大约5 Ma的应力调整,于54~52 Ma发生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张弛和正长花岗岩浅成侵位;(3)于43~41 Ma,张弛加剧,地壳伸展,伴随着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发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