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流天然堤纵向粒度变化是自旋回还是异旋回?——地中海西部狮子湾罗纳新扇体浊积岩实例
详细信息   
摘要
浊流天然堤向上变细的趋势通常解释为两种因素: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外部动力=异旋回);或者天然堤的增加与溢岸水动力的变化(内部动力=自旋回)。然而,真正的原因仍然是推测,很难得到证实。在理论上,浊流流速(粒度)纵向上的变化、浊流的高度以及天然堤的增加速率能很好地反映天然堤沉积序列的粒度演变。在小罗纳河新扇体浊积岩天然堤右侧取岩心MD99‐2344,长8.5 m的浊积岩沉积层序 中包含100多套浊积岩层理并表现出明显的向上变细的趋势。通过对两个剖面浊流纵向的速度(Staeey,M.和Bowen,A.J,1988B)、纵向粒度以及简单绘图方法的分别描述,在设置不同的浊流高度、浊流底部粒度大小值的条件下,试着重新模拟向上变细的沉积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浊积岩相向上变细的趋势可以通过浊积岩相天然堤的加积作用和浊流 水道中能量的逐渐减弱的趋势来解释,这也就是自旋回的影响;然而,向上变细的粒度变化相当频繁时,就很难用内部动力来解释,通常是由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控制,称为异旋回。纵向上粒度大小剖面更多取决于实际的流动条件,同时也表明纵向上的速度剖面不能 用来证明浊流对沉积物的搬运能力。通过剖面的简单绘制能更好地理解和量化浊积沉积的动力,改进对浊流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描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