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晚泥盆世腕足动物组合、海平面升降及古地理演变
详细信息   
摘要
湖南的吉维期至中法门亚期的腕足动物可以分为五个生物带,自下而上为鸮头贝(Stringocephalus)顶峰带、双腔贝类(ambocoeliids)‐秃嘴贝类(leiorhynchids)组合带、弓石燕类(cyrtospiriferids)组合带、准云南贝(Yunnanellina)‐中国石燕(Sinospirifer)组合带、云南贝(Yunnanella)‐湖南石燕(Hunanospirifer)组合带;它们分别大致对应于牙形石Po.hemiansatus带至Po.varcus带、S.hermanni带至Pa.punctata带、Pa.hassi带至Pa.linguiformis带、Pa.triangularis带至上Pa.crepida带、最上Pa.crepida带至Pa.marginifera带。华南泥盆纪裂谷活动的强化始于下Po.varcus带的中部(牙形石Po.rhenanus的层位),与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所确认的下—中吉维亚阶的界线一致。牙形石S.hermanni带的海侵不只在广西的过渡相区中有表现,在湖南的台盆相区,甚至在台地相区均可识别,反映的应该是海平面的整体上升。这个层位与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所确认的中—上吉维亚阶的界线同样一致。虽然在吉维期末期华南的台盆相区水体可能加深,但台地相区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抬升,尤其是湖南中北部地区表现明显,许多地区可能缺失了弗拉斯期早期的沉积。同样地,弗拉斯期末期的海退造成了许多地区暴露,并缺失法门期早期的沉积,从而导致了准云南贝动物群分布的局限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