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滇西一些新生代飞来峰的构造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王二七;王世锋;樊春;王刚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三江造山带;飞来峰;褶皱;重力滑塌;异地岩;原地岩
  • 起始页:170
  • 总页数:13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批准号:2002CB4126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 KZCX2-SW-11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272089)共同资助。 1951
  • 刊名:地质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钟大赉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zkx@mail.igcas.ac.cn
  • 卷:4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
摘要
在印度和欧亚大陆相互作用下,滇西三江造山带在新生代中期发生了强烈的东西向缩短,地壳物质的大规模推覆作用形成众多的飞来峰。野外调查发现:这些飞来峰中有的在就位后没有再发生过变形,如分布在兰坪—思茅盆地中段的无量山东北山麓一带的一系列上三叠统灰岩飞来峰;有的飞来峰在就位后再次遭受到强烈的变形,如分布在兰坪盆地金顶一带的上三叠统灰岩飞来峰,在渐新世时与下伏岩层一同卷入了强烈的褶皱变形;分布在大理地区鹤庆盆地西侧的中三叠统灰岩飞来峰因受到后期东西向伸展构造的破坏,已被改造成分选极差的重力滑塌沉积。这些古近纪飞来峰由于在就位后再次发生了变形,所以不应称之为飞来峰,
    应称为异地岩或者是外来岩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