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滩相储层特征及其分布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曾德铭;石新;王兴志;黄勇;杨跃明
  • 单位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四川盆地西北;早二叠世;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生物颗粒滩;沉积岩相;储集层特征;分布
  • 起始页:25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西南石油大学校级科技基金(编号:2007XJZ047)及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ZD0414)。
  • 刊名:天然气工业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四川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 主编:冉隆辉
  •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一段3号
  • 邮编:610051
  • 网址:http://www.trqgy.cn
  • 卷:30
  • 期:12
  • 期刊索取号:P450.6 125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
摘要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为生物颗粒滩储层,目前对该套地层中的滩体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较少。为此,在分析该区栖霞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物颗粒滩在纵向上的岩相组合、储集空间发育情况和物性特征,探讨滩体的储集性能与储层的平面分布。根据野外露头资料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物性分析结果,认为滩体形成时的古地理背景及经历的成岩作用不同,导致沉积的岩性组合、储集性能和分布差异极大。天井山—矿2井—西北乡一带的浅水高能生物滩位于栖霞组二段的中部,形成于龙门山古断裂上升盘的局部高地,由中—粗晶白云岩、生屑白云岩和云质“豹斑”石灰岩组成,累计厚度为60~90m,滩体频繁暴露于水体之上,发生混合水云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物性较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分布区;通口—水根头、余家沟—曾家山和鱼洞河—旺苍—巴中一带的深水低能生物滩发育于栖二段的顶部,形成于浅缓坡下部的浪基面附近,水体较深,能量较低,储集空间欠发育,为区内差—非储层分布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