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黑土地的荒漠化危机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1
  • 作者:孙继敏;刘东生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东北黑土地;农垦;荒漠化
  • 起始页:72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972059)资助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1999043402)
  • 刊名:第四纪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主办单位: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刘东生
  • 邮编:100029
  • 卷:21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515.206633-4
摘要
中国东部在全新世气候时为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并广泛发育了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黑土层,但这层黑土层之下,即为厚层的沙层,从而构成了上述地区潜在荒漠化的沙源。上述地质特点注定了东部的黑土地地区,并非宜农区,而应当为载畜量有限的牧业区。但是,历史时期,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以后及民国时期,东部的黑土地被大量放垦、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加剧。建国后的“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东部的草原地区再次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垦荒种地,及至现在,很多地区仍在进行大面积的垦荒。长期的垦荒,已经使东北的黑土地在风力的吹扬下,被剥蚀殆尽,其下的厚层第四纪沙源活化,从而使东北黑土地地区成为中国目前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事实上,东北草原地区的自然条件良好,水分充沛,只要政府采取措施,当地的植被是比较容易恢复的,也是治理荒漠化最为经济和现实的地区,这是干旱的西北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中国东北的黑土地地区将沦为第2个西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