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制造”背后的定价权缺失及转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黄玲;方敏
  • 单位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出生年:1973
  • 学历:硕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国制造”;定价权缺失;定价权转移;“微笑曲线”
  • 起始页:73
  • 总页数:4
  • 刊名:当代经济管理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 主编:郝东恒
  • 电子信箱:djglbjb@sjzue.edu.cn;ddjjglb@163.com
  • 卷:32
  • 期:7
  • 期刊索取号:P306208-5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版》原文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制造”正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中国仍然处于这一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商品定价权的缺失日益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文章对“中国制造”背后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以及定价权转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本土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不足,无法占据国际产业链高价值的两端——上游及下游环节,而是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即“微笑曲线”中产品附加值最低的中间区域。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应向“微笑曲线”上游移动,提高企业的研发、设计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向“微笑曲线”下游移动,通过特许经营、品牌租赁、自主品牌等路径提高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