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横波Q值动态变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裴顺平;刘杰;马宏生;高星;苏金蓉
  • 单位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四川云南地区;S波;振幅层析成像;Q值动态变化
  • 起始页:1639
  • 总页数:14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C01B02-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4033,40674031,907140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25701)资助。
  • 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4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电子信箱:actageop@mail.igces.ac.cn
  • 网址:http://www.geophy.cn
  • 卷:53
  • 期:7
  • 期刊索取号:P260.66141
摘要
Q值的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地壳应力、裂隙、地下流体等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理解地震的孕育发生提供证据,文中尝试将选自中国地震年报、四川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及云南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数据分成6个时间段,分别对每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成像,来获得Q值的动态变化图像。首先选择一个具有超过14000条射线数据的时间段,通过原始数据加噪音的方法和Bootstrap方法对ML振幅成像的结果进行误差和可信度分析,然后在误差可接受的基础上,再对每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成像,研究结果发现:(1)原始数据的观测误差和忽略震源辐射花样对成像结果的影响比较小,40%的噪音所造成的结果误差最大不超过6%。(2)用Bootstrap方法获得的结果最大误差不超过平均Q值的8%,说明振幅层析成像方法在川滇地区的应用因采用大量数据所获得的结果是稳定可靠的,误差是比较小的。(3)分辨率测试发现,川滇地区在射线超过50条的区域,分辨率能够达到20′。(4)分别对每个时间段进行成像,从而获得Q值变化的动态图像。每个时段的区域平均Q值与中强地震的个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地震个数越多,则区域平均Q值越大,这可能是区域整体应力变化的结果,通过分析地震的分布和Q值动态变化的关系还发现,大多数中强地震不是分布在Q值变化最大的区域,而是分布在Q增加和降低最大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这可能是由于差应力变化在过渡区最大,更容易触发地震造成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