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部高压富水溶腔与隧道间岩柱安全厚度的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郭佳奇;乔春生;曹茜
  • 单位1: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岩溶隧道;富水溶腔;岩柱安全厚度;预测模型
  • 起始页:1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18)
  • 刊名:现代隧道技术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主管单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 主办单位: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 主编:梅志荣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月城街118号
  • 邮编:610031
  • 电子信箱:sdzx@mail.sc.cninfo.net
  • 卷:47
  • 期:6
  • 期刊索取号:P854.062 902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岩溶区隧道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隐伏溶洞,由于隧道的开挖、卸荷改变了隧道与溶洞间岩柱的应力状态,溶洞中的高压岩溶水进一步恶化了其稳定性,造成隧道突水、突泥等岩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重大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除施工扰动、高水压作用外,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厚度不足是引起这一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建立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安全厚度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针对常见的中、小尺度的侧部高压富水溶腔,综合考虑安全厚度的影响因素,以隧道周围的塑性区和溶洞周围的高渗透带的贯通与否作为中间岩柱稳定的判断标准,建立了中间岩柱安全厚度力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以忠垫高速公路岩溶隧道为例,利用最小安全厚度预测公式判断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其结果同基于现场量测判断的结果一致,从而说明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