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与草地不同配置方式的侵蚀产沙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徐海燕;赵文武;朱恒峰;朱婧
  • 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侵蚀产沙;坡耕地;草地;黄土丘陵沟壑区
  • 起始页:35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2007CB1068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土壤流失过程的多尺度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研究”(40501002)
  • 刊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200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 主编:王礼先
  • 电子信箱:sbxh035@263.net
  • 网址:www.sbxh.org
  • 卷:7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1-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实验站小区实验研究,以4种土地利用组合方式,包括全谷子(a)、2/3谷子—1/3柳枝稷(ab)、2/3谷子—1/3撂荒地(ac)、2/3谷子—1/3苜蓿(ad),探讨坡耕地与草地不同配置方式的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产沙量主要集中在降雨比较集中的7、8月份,高降雨量和高降雨强度是影响产沙量的主要因素;2)组合方式ab、ac、ad与a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减沙效应,其中ac的减沙效应最好;3)随着坡度从10°、20°变化到25°,各土地利用组合方式的产沙量并不是逐渐增大,而是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但25°坡的产沙量依然大于10°坡的产沙量。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