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养殖大菱鲆体表出血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杰;莫照兰;茅云翔;肖鹏
  • 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出血病;迟缓爱德华氏菌(Edrvardsiella tarda)
  • 起始页:1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1003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CB101803);国家海洋局908专项项目(908-01-ZH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613)
  • 刊名:海洋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编:侯一筠
  • 地址:青岛南海路7号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MSJ@ms.qdio.ac.cn
  • 网址:Http://msj.qdio.ac.cn
  • 卷:32
  • 期:10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22
摘要
从秦皇岛和胶南患出血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肾脏中分别分离得到优势菌株MHK2和JN,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这两株菌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6.30×l03 cfu/尾和2. 51×104cfu/尾。对病原菌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及进化树分析表明,MHK2和JN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高度一致。API ID32E快速鉴定结果表明,MHK2和JN生理生化特征与非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标准菌株LSE6一致,属于迟缓爱德华氏菌。经API ZYM酶活检测,MHK2和JN的碱性磷酸盐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LSE6,这两项酶活特征有望作为区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一个标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