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刘玉梅;于兴河;李胜利;陈建阳;白振华;杜维伟
  •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73
  • 学历:博士生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储层;成岩作用;长4+5~长6;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
  • 起始页:25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5049100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EEL2008-6)。
  • 刊名: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长江大学
  • 主编:胡文宝
  • 地址:湖北荆州
  • 邮编:434023
  • 电子信箱:xb_syb@yangtzeu.edu.cn
  • 网址:http://qks.yangtzeu.edu.cn
  • 卷:3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52.066 196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Chinainfo网上中文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用期刊;《中国石油文摘》固定收录期刊;《古生物学文摘》固定收录文摘;《电子科技文摘》固定收录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固定收录文摘;美国《石油文摘》(PA)固定收录文摘;美国《地质学题录与索引》(BIG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为搞清储层微观孔渗特征,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及化验资料综合分析,该储层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结构表现为小孔细喉型,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颗粒接触呈现线-凹凸接触。机械压实、压溶作用、钙质沉淀胶结及自生粘土矿物的沉淀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减少;而泥质胶结物的溶蚀与成岩裂缝形成的次生孔缝,尤其顺千枚岩排列方向的溶缝成为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按照成岩阶段划分标准,长4+5~长6油层组大部分层段处于中成岩B期,较强的成岩作用是造成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结合油气充注时间,认为造成该区油层组含油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油气充注的时间早于碳酸岩胶结物大量溶蚀的时间,从而部分溶蚀孔不含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