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图尔盖盆地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周海燕;胡见义;郑俊章;黄先雄
  •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单位2:中国石油海外研究中心
  • 出生年:1976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粘土矿物;库姆科尔组;孔隙演化;南图尔盖盆地
  • 起始页:547
  • 总页数:12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资助项目(07B60101)
  • 刊名:岩石矿物学杂志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 主编:沈其韩
  • 电子信箱:E-mail:yskwzazhi@sohu.com;yskw@chinajournal.net.cn
  • 卷:27
  • 期:6
  • 期刊索取号:P306357-1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储层储集性能普遍良好是南图尔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该盆地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类型演化分析研究发现,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南图尔盖盆地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机械压实和压溶作用、杂基充填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使砂岩孔隙度降低,不稳定矿物的溶蚀作用导致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根据有机质的演化及粘土矿物的变化序列,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随埋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成岩阶段,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粒间孔为主;中成岩阶段,孔隙类型以原生、次生混合型为主;晚成岩阶段,孔隙类型以次生型为主。综合评价南图尔盖盆地储层发现,阿雷斯库姆组、阿克萨布拉克组和库姆科尔组为Ⅰ类储层,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