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盆地双峰式火山差空间展布、岩石学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董月霞;肖龙;周海民;曾广策;王方正;王旭东;向华;赵太平;柳小明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单位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68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盆地动力学;地幔上涌;三水盆地
  • 起始页:82
  • 总页数:11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广东三水盆地火成岩特征研究与油气成藏优选”项目;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SGL- CAS3-6);中国地质大学GPMR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PMR2002-16)联合资助。
  • 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夏斌
  • 电子信箱:ddgz@gig.ac.cn或ddgz02@163.com
  • 卷:30
  • 期:1
  • 期刊索取号:P411.06228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广东三水盆地内广泛分布有晚白垩纪-始新世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他们表现为以玄武岩类(SiO2=44.45%~54.46%;K2O+Na2O=3%~6%)和粗面岩-流纹岩(SiO2=59.23%~73.27%;K2O+Na2O=7.5%~12%)为主的双峰式特征。这些火山岩大致由十三期火山活动所形成,其中,早期形成以粗面岩-流纹岩为主的火山岩分布在盆地的边缘,晚期以玄武岩类为主的火山活动出现在盆地的中部。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反映了随着盆地断陷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岩浆由来自浅部岩浆房向深部岩浆房转化的过程。盆地内岩浆岩主要受区域地幔上涌-部分熔融所控制,盆地的断陷过程诱发了不同深度岩浆房内岩浆的喷发。三水盆地火山岩的不对称分布暗示了盆地的东侧向沿海方向的拉伸更加强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