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三叠纪中基性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唐立梅;陈汉林;董传万;沈忠悦;程晓敢;付璐露
  • 单位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基性岩;三叠纪;年代学;地球化学;海南
  • 起始页:1139
  • 总页数:1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7CB4117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372035)资助。
  • 刊名:地质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王清晨
  •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电子信箱:dzkx@mail.igcas.ac.cn
  • 卷:45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
摘要
辉长岩大多为地幔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脉及碱性正长岩的形成通常与伸展构造有关,本文对海南岛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和分界洲正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以此来讨论其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形成约在240Ma,分界洲正长岩形成约在231Ma,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万宁辉长岩和辉绿岩分别属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分界洲正长岩属于典型的碱性岩浆岩。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的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点(LREE/HREE=7.22~8.50和8.11~11.10),微量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b,贫高场强元素Nb、Ta和Zr、Hf;分界洲正长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与A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海南岛三叠纪中基性岩如分界洲正长岩和万宁辉长岩及辉绿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内伸展环境,指示海南岛在240~230Ma处于印支造山运动的应力松弛阶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