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隔实验研究台湾海峡2005年夏季小型浮游动物对硅藻水华的摄食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曾祥波;黄邦钦
  • 单位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 单位2: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5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硅藻藻华;围隔实验;台湾海峡
  • 起始页:14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331004;40730846);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 刊名: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主编:潘德炉
  •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号
  • 邮编:100860
  • 卷:30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26.066449-1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小型浮游动物对近岸浮游植物藻华的摄食调控作用,于2005年7月,应用“稀释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光合色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台湾海峡船基围隔实验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的日变动。结果表明:由于营养盐添加的影响,迅速形成了以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优势种的藻华,生物量(叶绿素a)从实验初始7月6日的1. 45μg,/dm3迅速增加到7月8日的29. 80μg/dm3,随后消退。镜检和光合色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期间一直以此硅藻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在藻华峰值(7月8日)前保持了较高的生长速率(>1.O/d)且大于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也逐渐增加,7月7日时达到0.86/d,显示有57%以上的浮游植物现存量被摄食。7月8日后,水华迅速消退,摄食率除13日外,均大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主要由急游虫(Strombidium spp.)、侠盗虫(Strobilidium spp.)等无壳纤毛虫、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及砂壳纤毛虫等组成,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迅速作出了反应,各类群的丰度在水华峰值后的7月9日均几达最大值,水华后期(11日)大型的无壳纤毛虫达最大值。小型浮游动物的这种组成及变动特点是其保持较高摄食率及一定程度上控制和促进藻华消退的原因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