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王文颖;王启基;王刚
  • 单位1: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生年:1973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地退化;恢复重建;土壤碳氮含量
  • 起始页:362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青海省科技攻关项目(2002-N-118);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01BA606A-02)
  •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办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土壤学会
  • 主编:李定强;赵其国
  • 电子信箱:editor@jeesci.com
  • 网址:http://www.jeesci.com
  • 卷:15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3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处理: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1个自然恢复处理)对土壤碳含量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如下: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每平方米土壤平均碳、氮含量分别为7.47 kg和0.647 kg,而重度退化地碳、氮含量分别为3.67和0.448 kg·m-2,可以推算,由于土地退化而造成的土壤(0~20 cm层)碳氮丢失量分别为3.80 kg·m-2和0.199 kg·m-2,即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导致0~20cm土壤层中50.87%的有机碳和30.75%的氮流失,可以看出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后流失的碳比氮多;混播处理、松耙单播处理、翻耕单播处理和自然恢复处理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有机碳的70.5%,69.0%,49.0%和80%,单位面积氮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全氮的86.9%,88.7%,71.1%和91.7%。但是,与重度退化地相比,除翻耕单播处理外,其它恢复重建措施均能部分恢复系统的碳氮含量,因此,将重度退化地进行自然恢复或松耙混播重建多年生植被可以作为系统固定碳(碳汇)的一个途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