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湘西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状态与高产热率HHPRM型地幔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2
  • 作者:方维萱;胡瑞忠;苏文超;漆亮;蒋国豪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 单位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 出生年:1964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岩石圈热状态;放射性元素高产热率:HHPRM型地幔源区;金刚石矿床;扬子地块东南缘
  • 起始页:337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9925309);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43200)联合资助
  • 刊名:大地物造与成矿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 主编:陈国达
  • 卷:26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11.06228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地学类核心期刊
摘要
岩石圈热结构和热状态的研究对于大陆裂解、变质作用及活化构造形成机制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综合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黔东-湘西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为例,研究了扬子地块东南缘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结构与热状态。提出高放射性元素产热率的HHPRM型地幔源区,进一步讨论HHPRM型地幔源区形成与演化的大陆动力学机制。认为古富集地幔(HHPRM型地幔源区)是镇远一带的早古生代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的岩浆源区,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岩浆源区深度(H)在208—244 km.形成温度在1547~1403℃间,该温度和深度范围属软流层,具有形成金刚石矿床的地质条件。建议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区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岩群中应进一步开展会刚石矿床研究与勘杏工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