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造山带型金矿——胶东型金矿的陆内成矿作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翟明国;范宏瑞;杨进辉;苗来成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生年:1947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非造山带型金矿;陆内成矿作用;成矿时代;胶东
  • 起始页:85
  • 总页数:14
  • 经费资助:国家基金委重点资助项目(4023405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43207);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KZCXl-07)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编:翟裕生
  • 地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前缘》编辑部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1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6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综合了全球有关金矿床的资料,Goldfarb和Groves等发表了著名的造山带金矿的论述,提出了与造山带有关的金矿在全球范围和从中太古代到整个显生宙的地质时期有广泛的分布和周期性。该类金矿的特点是与变形和变质的中地壳岩块共生,特别是在空间上与相应的地壳构造一致。金矿出现在造山带的不同构造部位,与不同的金属共生或伴生成矿。胶东作为一个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以不到中国领土面积的0.2%,而金矿产量占全国的1/4。国内一些地质学家也将胶东型金矿划归为造山带型金矿。最近的研究表明,胶东矿集区的东界与华北克拉通的东界吻合,金矿以华北克拉通变质岩及其有关的侵入岩为控矿围岩。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为(120±10)Ma,约在不到10Ma的短时限内。成矿物质具有多元性,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片麻岩和变质岩,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特别是与中基性脉岩、偏碱的钙碱性花岗岩的侵入关系密切。除胶东金矿集区之外,华北克拉通的边缘和内部普遍含有金矿,而且金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方式、矿产类型、成矿围岩和成矿年龄都是一致的。这种大规模、短时限、高强度的成矿,被中国地质学家所重视并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或金属异常巨量堆积。深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表明,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中生代急剧减薄,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规模置换,至130~110Ma到达顶峰。中生代构造转折不具典型造作用特征,可能与周围块体夹持引发的区域性大规模地幔隆起有关。胶东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过程受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转折体制制约,地幔上涌、地幔和下地壳置换引发的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不同于经典的造山带成矿作用。文中从综述和评论的角度提出陆内非造山带型金成矿作用,并以胶东金矿为例加以讨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