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三个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学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1
  • 作者:周承福;华仁民;马东升;陆建军;高剑峰
  • 单位1: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3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别山;地球化学;Ⅰ型花岗岩;碰撞后
  • 起始页:81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项目编号:95-预-39)资助。
  • 刊名:地质找矿论从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办单位:天津地质研究院
  • 主编:余和勇
  • 电子信箱:luncong@yeah.net
  • 卷:16
  • 期:2
  • 期刊索取号:P406.2208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摘要
大别山地区的主簿原、天柱山、白马尖三个花岗岩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ACNK=0.78~1.05),为轻稀土富集型,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以及稀土元素La,Ce,Nd,Sm。通过花岗岩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三个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属Ⅰ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为碰撞后环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