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后碰撞造山作用及其大地构造相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4
  • 作者:许靖华
  • 单位1: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地构造相模式;日耳曼大地构造相;摄尔特大地构造相;类特大地构造相;弧后碰撞造山;残余弧后盆地
  • 起始页:1
  • 总页数:12
  • 刊名:南京大学学报
  • 刊频:季刊
  •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主编:王德滋
  • 邮编:210008
  • 卷:6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206403-16/1
摘要
造山带的组成和演化并非杂乱无章。各个造山带虽有独特之处,但其基本组成却有共同特点。从瑞士阿尔卑斯造山带分析入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即造山带均由三个大地构造相组成:Alemanide facies(日耳曼大地构造相)、Celtide facies(摄尔特大地构造相)和Raetidefacies(类特大地构造相)。日耳曼相处于造山带边缘,为一套浅海沉积地层和磨拉石相地层,大都发生变形,但却未发生变质作用,相内部断裂、褶皱构造和滑脱构造多见;摄尔特相位于造山带核部,由洋壳,远海沉积物、半远海沉积物所组成,它们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绿片岩相至麻粒岩相等变质相均可出现,相内普遍有蛇绿岩套、混杂岩、花岗岩带和巨大的韧性剪切带,总体构成一种活动基底单元;类特相位于造山带边缘或内部,部分常叠加在摄尔特相之上,由岛弧或岛弧上的沉积盖层和边缘沉积组成,没有发生强烈的变质作用,纳布构造和推覆构造多见,并发生了大的位移。通过对世界上大多数造山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造山带的演化也有一定规津性,绝大多数造山带均为弧后盆地消减、碰撞造山带形成,并导致造山带产生三个大地构造相;如果不止一个弧后盆地的碰撞,则造山带可产生多个日耳曼相、摄尔特相和类特相;一般来说,它们相互间是有次序分布的。既然造山带的组成和演化有一定方式,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研究陌生地区的造山带。地质学的精髓就是利用比较、演绎和推论。本文中大地构造相的应用,能够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对复杂造山带作出合理的评论,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本文列举了几个造山带的实例,并认为该模式可用于对世界上其它造山带的分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