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土法炼锌区Pb、Zn、Cd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林文杰;肖唐付;周晚春;敖子强;张军方
  • 单位1:韩山师范学院
  • 单位2: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 出生年:1972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土法炼锌;重金属污染;废渣;水体;土壤;形态
  • 起始页:2065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06]2014);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05)258);韩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7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黔北土法炼锌致使Pb、Zn、Cd在土壤和水体大量积累,危及到整个生态系统.以小流域为例,探索了废渣、土壤、水体的Pb、Zn、Cd地球化学形态及其迁移性.结果表明,冶炼废渣的Pb、Zn、Cd含量分别为4632、8968、58mg·kg-1;污染土壤Pb、Zn、Cd含量分别达到234、400、9.6mg·kg-1.废弃地的地球化学形态分析表明,污染土壤的Pb、Zn、Cd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相对而言,废渣中Pb、Zn、Cd具有很低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交换态含量低于0.2%.冶炼区的地表水受到严重的Pb、Zn、Cd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含量未超出三类水体的质量标准.在地表水体中,可溶态的Pb、Zn、Cd含量少,主要以悬浮态存在,表明了河流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沿岸水土流失.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