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中期阶段区域性形变异常的共性特征及其机制——以青藏块体东北部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王双绪;张希;张四新;张晓亮
  • 单位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出生年:1959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强震中期阶段;区域性形变异常;共性特征;形成机制
  • 起始页:73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十五”中国地震局重点科研项目(100501-05-04);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104011)
  • 刊名:地震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
  • 主编:张国民
  • 网址:http://www.cnki.net;http//www.chinajournal.net.cn
  • 卷:24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63.06 208-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
摘要
强震前中期阶段(1~3年或稍长)区域性形变异常往往表现出3个方面的共性特征:①区域垂直运动变形呈现与构造有关的异常隆起区、垂直差异变形高梯度带(有的还呈“四象限”)分布特征;②水平运动变形呈现与活动地块及断裂构造有关的、以剪切变形为主的高应变集中区(带)特征;③区域性垂直形变异常区与水平形变的高应变分布区共生的特征。分析这些异常共性特征的形成机制,初步认为:它们是在基本统一的大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不同层次块体系统运动及其边界带变形的非平稳、非协调性,在活动地块边界地带和地块内部次级断裂构造部位产生变形差异而导致应力-应变积累、孕育强震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基于区域性形变异常共性特征、结合地质构造活动背景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