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西段唐藏石英闪长岩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陈隽璐;徐学义;王洪亮;王宗起;曾佐勋;王超;李平
  • 单位1: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64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锆石;埃达克岩;LA-ICPMS测年;唐藏石英闪长岩体;北秦岭西段
  • 起始页:45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1A11);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研究项目(1212010610319,1212010611807)。
  • 刊名:现代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编:邓军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xddz@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22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6 572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在对陕西宝鸡一带进行地质大调查时,发现北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唐藏石英闪长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利用阴极发光、LA-ICPMS方法对唐藏石英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进行了U-Ph测年,所选锆石晶体均呈长柱状,振荡环带发育,Th/U=0.33~1.10,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测试的29个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4.0±1.7)Ma,各测点206Pb/238U表面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近于一致,因此,这一数值代表岩浆生成年龄。结合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代表洋壳残片的关子镇、岩湾蛇绿(混杂)岩形成时代,说明早古生代古秦岭丹凤洋沿商丹带一线向北发生俯冲消减作用,( 454.0±1.7) Ma可能代表俯冲消减的初始时期。研究结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造山作用过程、壳幔相互作用及大陆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