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39Ar/40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彭头平;王岳军;范蔚茗;喻晓冰;彭冰霞;徐政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74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陆内伸展作用;江汉盆地
  • 起始页:1617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3019,40421303,40334039)的联合资助。
  • 刊名:岩石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5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电子信箱:lhzd@public.tpt.tj.cn
  • 卷:22
  • 期:6
  • 期刊索取号:P350.66357
摘要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源于EMII型富集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华北南缘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及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相似。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玄武岩Pb同位素的资料,暗示扬子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可能是其中生代属性的继承。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是在陆内的岩石圈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下,对流软流圈上涌导致EMII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