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成因机制及北部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刘绍文;施小斌;王良书;高抒;胡旭芝;冯昌格
  • 单位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 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地球动力学;南海北部
  • 起始页:117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SGL0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4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467)
  • 刊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主编:张光威
  • 地址:青岛市福州路62号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gwzhang@qd-public.sd.cninfo.net
  • 网址:HTTP:/HYDZ.Chinajournal.net.cn
  • 卷:26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29
  • 核心期刊:中国地质学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海洋文献核心海洋科技期刊
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北部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南海的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对理解该区地质、资源、环境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开展的岩石圈热状态、流变学及南海成因机制和国际上伸展盆地成因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区的大地热流相对较高,平均为75mW/m2,其中绝大部分为来自地幔热流的贡献。莫霍面温度亦较高,从陆架向海盆方向,深部地温越来越高。岩石圈具有温度高、强度低和强烈流变分层等特征,且下地壳表现为韧性流动变形。伸展盆地成因模拟研究已从运动学向动力学模拟过渡,并逐渐强调岩石圈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目前对南海成因机制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大陆裂解过程中岩石圈热-流变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是控制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对南海形成中岩石圈的热-流变学结构随时间的演化过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