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侯雪莹;韩晓增
  • 单位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有机无机复合体;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分布
  • 起始页:1237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项目(KZCX2-YW-407,KZCX3-SW-NA3-27);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项目(2005CB121101)
  • 刊名:土壤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 主编:张玉龙
  • 电子信箱:trtb@periodicals.net.cn
  • 卷:39
  • 期:6
  • 期刊索取号:P390.66107-1
  • 数据库收录:《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
摘要
采用超声波分散、颗粒大小分组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均以细砂级复合体为主,有机碳含量随粒径增加而减少,C/N比随粒径增加而增加。NP和NPM处理比NF处理土壤<20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减少,>20μm复合体含量增加;草地与裸地相比<20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减少,>20μm复合体含量增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固碳的机制是不同的,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固碳潜力高于农田土壤。施肥和有机质的输入使土壤各粒级复合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增加;使>20μm粒级复合体固持的SOC量比例增加,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情况下,有机质有向大粒级复合体的积累增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