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坝后侵蚀坑纵剖面形态及最大深度实验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潘华利;欧国强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泥石流;拦砂坝;侵蚀坑纵剖面;侵蚀深度;实验研究
  • 起始页:684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B04A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98BOO)资助
  • 刊名: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江苏省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
  • 主编:杨军
  • 地址:南京市卫岗3号
  • 邮编:210014
  • 电子信箱:jdpme@vip.sina.com
  • 网址:http://dzxk.chinajournal.net.cn
  • 卷:29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63.06 208-25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核心期刊
摘要
泥石流拦砂坝坝后侵蚀坑形态和深度是泥石流冲刷基础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探讨了泥石流坝后侵蚀坑的形态和不同实验控制条件下侵蚀坑深度的变化规律等。由实验观察可知,侵蚀坑纵剖面整体上呈现两端浅中间深的形态特征,其最深点的位置随水槽坡度增大向下游方向发展;侵蚀坑坑内上游坡度较下游坡度陡,对于具有相同级配的粘性砂和无粘性砂,无粘性砂的侵蚀坑坑内坡度较粘性砂的缓;侵蚀坑的最大深度受沟床纵坡、泥石流的容重、沟床组成物质的性质(特征粒径、粘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泥砂粘性的存在将大大削弱侵蚀的深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