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冰后期沉积物的有机碳氮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指示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唐珉;杨守业;李保华;李从先;王强;赵泉鸿
  • 单位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古环境;有机元素;沉积物;全新世;长江三角洲
  • 起始页:1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6029)
  • 刊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主编:张光威
  • 地址:青岛市福州路62号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gwzhang@qd-public.sd.cninfo.net
  • 网址:Http://HYDZ.Chinajournal.net.cn
  • 卷:26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29
摘要
长江三角洲的CM和HM孔揭示了冰后期以来的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环境。钻孔的有机碳、总氮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以及碳酸盐组成在不同沉积相中变化规律不一致,基本上落在现代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的沉积有机质组成范围内,而偏离河口地区的表层沉积有机质组成,反映长江流域的高等植被是三角洲冰后期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而水生生物有机质的贡献较少。冰后期早期河床相和晚期三角洲相的沉积有机质组成变化要大于中间的河漫滩、河口湾到浅海相沉积。冰后期沉积有机质和碳酸盐组成基本上可以反映冰后期长江流域的古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的古气候波动变化与孢粉研究结果相似;但全新世大暖期和古洪水等气候变化事件在沉积有机质组成上的反映不显著。显然,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沉积地层不连续,且沉积有机质来源比较复杂和沉积环境变化大,运用全岩有机元素和有机碳同位素以及CaCo3组成指示古环境有相当的难度和多解性,需要寻找更敏感与可靠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替代指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